防火牆的運作模式


from https://bojack.pixnet.net/blog/post/29599674


Bridge / Transparent Mode,示意圖如下
( 內部網路 IP ) ---- ( L3 Switch or Router ) ---- ( 防火牆 ) ---- ( 封包 Source IP : 內部網路 IP ) ---- ( Internet )
這種運作模式是最簡單的,把防火牆放進去時不太需要去變動既有的網路設定,它所做的就是橋接二個不同的網路,也稱之為透通模式 ( Transparent )
而防火牆本身也只要設定一個 IP 就可以了,對防火牆來說,它只要做看封包再進而做阻擋或放行的工作就好,不做找路由這件工作

NAT Mode,示意圖如下
( 內部網路 Private IP ) ---- ( L3 Switch or Router ) ---- ( 防火牆 ) ---- ( 封包 Source IP : 防火牆代轉 Public IP ) ---- ( Internet )
NAT (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) 是大家常聽到的名詞,通常在網路 IP 不夠用的時候,內部的網路就會先使用虛擬 IP
當要連上 Internet 時,就透過防火牆代轉為外部 Public IP,也得負責找路由看下一站要往哪個節點扔
防火牆本身需要二個 IP,一個介面的 IP 是對內,另一個介面就是對外 IP

Routed Mode示意圖如下
( 內部網路 Public IP ) ---- ( L3 Switch or Router ) ---- ( 防火牆 ) ---- ( 封包 Source IP :內部網路 Public IP ) ---- ( Internet )
其實跟 NAT Mode 很像,也很多人常分不清楚跟 NAT Mode 有什麼不同,其實還蠻簡單的
Route Mode 不會協助做 NAT 代轉的動作,等於說內部主機的封包經過防火牆出去時,封包還是保留原來內部主機的 Public IP,也得負責找路由看下一站要往哪個節點扔
而防火牆本身也是需要二個 IP,一個介面的 IP 是對內,另一個介面就是對外 IP

有些防火牆只會有 Transparent Mode 跟 NAT Mode,所以 Transparent Mode 一般來說也視為 Bridge Mode
而 NAT Mode 也視為 Routed Mode,但我覺得還是有些許差異啦,所以當防火牆只有 NAT Mode 時也可當作 Routed Mode 來用
可是如果同時有 NAT Mode 跟 Routed Mode 出現時,就得視您的網路狀態選擇適合的運作模式了





留言

熱門文章